首页

美脚直播

时间:2025-05-30 00:58:43 作者:发力数字文创产业 成都出台政策“组合拳”冀打造更多精品IP 浏览量:49513

  中新网成都5月29日电 (单鹏)对动作捕捉技术、云渲染、AI生成等公共创新平台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围绕电竞产业核心要素,对符合条件的电竞俱乐部每赛季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成都最新推出的数字文创产业系列扶持政策,展现了成都发力数字文创产业的决心。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浪 摄

  2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成都市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扶持政策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这组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成都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进科幻内容高质量创作与转化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动游戏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关于培育发展数字文创初创企业的若干政策》4项具体政策,涉及影视、游戏电竞等重点产业,以及科幻内容创作转化、初创企业培育发展等关键环节。

  当前,成都高度重视数字文创产业发展,2024年成都数字文创核心产业总规模达到3819亿元。近年来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成都影视城等园区建设成势见效,获批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现象级IP不断涌现,先后培育出《哪吒》《王者荣耀》等现象级IP和《遮天》《十万个冷笑话》等精品IP。

  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王炯介绍称,这组系列扶持政策突出系统推进产业生态建设,面向内容创作、项目制作、交易转化、发行运营、宣传推介等全流程各环节,通过设置不同扶持比例、不同激励措施,靶向施力引导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比如,对影视产业面向内容创制、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扶持举措,最高综合给予超2100万元扶持;围绕电竞产业核心要素,对符合条件的电竞俱乐部每赛季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场馆建设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赛事举办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这组系列扶持政策还关注了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提出鼓励前沿技术应用,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支持新技术新业态链接落地应用场景。

  此外,成都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打造文化“出海”品牌,对海外成功出版、发行、销售、上映的数字文创优秀作品予以奖补支持;鼓励市场主体走出国门参展参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比如,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数字文创赛事展会活动、高能级产业创投活动的主体,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补贴;对数字文创相关企业开展出海业务,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支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相学相伴20余年 文源讲坛“鲜活”山西人文历史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最近几年,美方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无理制裁打压中国企业,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损人害己。如果美方动用国家力量,在持续打压华为基础上,以所谓存在关联为由,对更多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这将是典型的经济霸凌做法,违反国际经贸规则,损害国际经贸秩序,为国际经贸界所不齿。

【管窥天下】埃及汇率改革的“内”与“外”

11月20日,由重庆市团结村中心站始发的一列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市,标志着全国第10万列中欧班列顺利出境,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

达警戒水位33米 洞庭湖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

该公司负责运维的“廊坊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是城市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行的“智慧大脑”。廊坊市依托网信、公安、城管的多部门系统平台和应用场景,将法治理念贯穿于廊坊市智慧应用体系,体现于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议国是

“包”和“容”是辩证统一的。中华文明以其深厚底蕴,兼具胸怀与智慧,实现“包”与“容”统一,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彰显出鲜明的包容特性。包容特性对中华民族长时间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发挥巨大作用,塑造了中华文明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独特形象和气质。进一步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要坚持以我为主、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更加积极主动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成都2024汤尤杯门票正式开售

信息技术让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智能化,让每一名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资讯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瑞昌千亩莲藕喜丰收 藕农集中采摘忙

文章指出,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制约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的卡点堵点问题。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